该如何读书呢?
类型:极效有话说
2025-05-27
读书、深度阅读、知识转化
读书分很多种,有人不读书、有人读懒书、有人白读书、有人读好书。读一本书,有人是浪费时间、有人却能收益颇丰。
这是为什么呢?
老子读的文字没有现代人多,行的路也远远不如现代人,却写下了《道德经》,区区几千字,流传数千年,字字经典,这又是为什么?
歌德曾经说过: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外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我们比较几种读书方式:
● 不读书:将手机代替书籍的人实在是多不胜数,这类人自我放弃,不足为论;
● 网络学习:通过各种网上资料,进行阅读学习,缺乏系统性;
● APP听书:通过一些音视频,想达到读书的目的,以上两种,亦不在讨论之列,基本上都是属于浪费时间,徒劳无功,更多的是自我安慰罢了;
● 认真读书:伏于案头,手执纸笔,边读边写,也是差异很大;
那么,对于认真读书的人,如何得到最大的价值?
一、把书读懂,明白书中写的内容
最基础的,应该是要把书读懂,真正明白书中所写,至少应该逐字逐句的读,可使用思维导图整理书籍纲要,摘抄重要句段,写下自己的感想。这个层面,相对比较容易,大部分会读书,希望从书中获取到知识的人应该都能做到。
二、融会贯通,从书中学到知识
一本好书,读一遍肯定是不够的,多读几遍可能才会理解深刻,明白作者之意。除了书中的内容,还应该与自己的经验、其他的学科、别人的案例进行整合、分析,以印证其真实性、正确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达到这个层面的人就少很多,这也是读书能达到的顶点了。上学时候,语文课上基本都是按照这个要求来做的,显然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
三、把作者读懂,学到作者的思维方式
这个层次,是我觉得最难的,也是极少数人可能达到的。读书,应该读懂作者,读懂作者的思维方式。人与人最大的差异,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异。
老子为何写出《道德经》?就是因为其独特的逆向思维能力。
那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呢?通过一本书,或许就能建立起一套非常有效的思维模式、思考方式,获得非常巨大的进步。然则这件事情,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们要获取知识,需要几个步骤:
● 第一步:接受信息:形成短期记忆,但大部分短期记忆会消失;
● 第二步:强记:可将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但是,这时候也仅仅是信息,而非知识;
● 第三步:思考:大量的思考、与原有知识印证,融会贯通,才能形成知识,永远不会忘。
● 第四步:应用:每个人90%以上的决策都是感性决策,沉淀的知识,将会无形中影响你所有的决策。能力强的人,对任何事似乎都能猜的八九不离十,就算是未经思考的决策,其正确性也会高于常人,这就是人的能力。
最后,给大家一些建议:
● 书不在多而在精:一本好书,认真研读,收获比读几十本书更大;
● 不要急功近利:一读书,就希望在短时间内多读几本,其实,质大于量;
● 提高读书的质量:不能安静的、端正的坐着读书,就别读书,省的浪费时间;
● 读书要说要写:读书之后,要写、要交流,慢慢的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许多的东西,自己觉得都明白,但是一旦开口就觉得说不清楚,显然、就是并未转化成知识。
原创声明:本作品全部知识产权归属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传播或商业使用,任何侵权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声明自作品发布之日起生效。
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极效361平台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