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为何在2025年火了

类型:极效有话说

2025-09-08

关键词:

低空经济

  短短几年间,低空经济从科幻概念迅速走向现实,2025年迎来全面爆发,天上飞的不只是鸟儿,还有物流无人机、空中出租车和各种巡检飞机。

  国家政策红利集中释放,奠定发展基石

  低空经济在2025年的火爆,背后有着强大的政策推力。2024年国家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其定位为“新增长引擎”。发改委在2024年12月新设了低空经济发展司,专门负责编制中长期规划和统筹空域改革。立法层面也同步跟进,《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已于2024年元旦实施。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支持政策。深圳率先立法管理600米以下空域,安徽作为全国首批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已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570多家,预计2025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将突破600亿元。

  技术成熟与应用拓展,驱动产业腾飞

  技术突破为低空经济爆发提供了坚实基础。电池能量密度、飞控系统、感知避障等核心技术取得显著进展。2025年3月,合翼航空的EH216-S无人驾驶eVTOL载人航空器获得全球首张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标志着低空载人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运营”。应用场景呈现多元化发展。在物流领域,无人机配送成效显著,美团已覆盖100个城市,日均配送超1万单,配送时长较传统模式缩短40%。工业巡检领域,无人机通过AI自主避障与激光雷达技术,可实现厘米级精度建模,将人工巡检效率提升10倍。

  行业盛会与资本涌入,点燃市场热情

  2025年9月5日,第四届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在芜湖开幕,作为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的首场专题活动,吸引了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的嘉宾参会。

  展会集中展示了当前以先进技术和低空场景应用为核心的低空经济全球发展最新成果,3万平方米的展区人头攒动。期间共达成合作项目48个,总投资70.5亿元。

  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前景可期

  低空经济虽然火爆,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空域管理方面,军民空域协调机制有待完善,需要动态划设航线。尽管如此,低空经济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预计到2026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未来,低空经济将遵循“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的发展路径,逐步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原创声明:本作品全部知识产权归属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传播或商业使用,任何侵权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声明自作品发布之日起生效。

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极效361平台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