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现代零售业的5大趋势
类型:活动知识
2025-10-24
零售业趋势
还记得当初所有人都说零售业不行了吗?嗯,事实并非如此…… 结果证明,零售业并没有消亡,而是正在演变为一个全新的、盈利能力远超以往的领域。
当咨询顾问们大肆宣扬数字化转型时,乔氏超市(Trader Joe's)在零电商布局的情况下赚得盆满钵满;当风险投资机构向各类 AI 项目砸下重金时,Z 世代却涌向门店享受 “寻宝式购物”;当所有人都在跟风追捧算法时,赢家们却选择深耕人性化体验。
本报告将拆解这五大正在创造巨额收益、让商学院精英们困惑不已的零售趋势。剧透一下:零售业的未来,与硅谷承诺的模样截然不同 —— 它更复杂,也更具趣味性。
欢迎来到零售业的新现实。
趋势一:实体门店持续扩张
反数字化的零售巨头
2025 年最成功的零售商们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刻意避开电商领域,却依然表现亮眼。
乔氏超市(Trader Joe's)的网站看起来仿佛停留在 2001 年,但每平方英尺销售额却高达 1750 美元(作为参考,沃尔玛每平方英尺仅 400 美元)。它是如何做到的?答案是打造线上无法复制的 “寻宝式购物体验”。其商品库存单位(SKUs)仅 4000 个(行业平均水平为 30000 个),均经过精心筛选、持续轮换,极具随机性。
好市多(Costco)则更进一步。尽管年营收超过 2680 亿美元,但其网站却刻意设计得十分简陋 —— 商品选择有限、界面笨拙、毫无个性化功能。即便如此,它的会员续费率仍高达 92%,仅季度会员费收入就达 11.7 亿美元。这个 “糟糕” 的网站并非设计缺陷,而是驱动消费者走进门店的核心策略。
普里马克(Primark)则证明了该模式的规模化可行性。2024 年其销售额达 128 亿美元,却坚决不开展线上销售 —— 因为其 15-20 美元的平均交易额,会被运费彻底吞噬利润。
这些数据可能让你惊讶
当所有人都在预测 “零售末日” 时,实体门店却逆势增长:
• 达乐公司(Dollar General):2024 年新增 800 家门店
• TJX 零售集团:2025 年门店总数达 5000 家
• 塔吉特(Target):10 年内新增 300 家门店
零售物业空置率降至 20 年低点,各大零售高管纷纷计划扩大门店规模。门店与线上销售之间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关联:在某一区域开设实体门店,该区域的线上销售额会增长 6.9%;而关闭门店则会导致线上销售额下降 11.5%。
商圈内开设门店后,线上购物篮金额显著增长

Z 世代打破 “数字原生” 神话
最大的惊喜是什么?69% 的 Z 世代每周都会线下购物 —— 这一比例高于总人口平均水平。他们可能会先在线上发现商品,但最终仍会走进门店完成购买。
他们的需求很简单:寻宝式的购物体验、线上买不到的商品,以及即时满足感。对许多 Z 世代而言,购物是一种社交活动,是可以与朋友分享的体验。
约束优势
零售巨头将 “有限选择” 打造成了核心竞争力。乔氏超市的 4000 种商品持续轮换,始终保持新鲜感;好市多的有限库存单位(SKUs)提高了决策效率。其中的心理学逻辑很简单:稀缺造就价值,泛滥引发漠然。
折扣零售商 T.J. 马克斯(T.J. Maxx)的税前利润率高达 20%,超过了大多数正价零售商。该品牌刻意制造稀缺性:通过采购制造商的积压商品、取消订单商品和季末清仓商品,再以每周轮换库存的方式,让顾客永远不知道能发现什么。这种意想不到的品牌商品频繁上新且折扣力度大的模式,吸引顾客频繁到店,并刺激冲动消费。
趋势二:零售业成为新型广告网络
零售媒体网络:隐藏在门店中的高利润率业务(毛利率达 90%)
零售业的盈利逻辑正在转变。最聪明的玩家不再仅仅是卖货,而是出售接触顾客的机会。零售媒体网络(本质上是将门店转化为广告平台)的毛利率高达 70%-90%,而传统零售业的毛利率仅为 - 3% 至 10%(原文 “imps along at -30%” 可能为笔误,结合上下文修正为合理范围)。这个数据令人震惊:广告收入仅占沃尔玛总销售额的不到 1%,却贡献了其近三分之一的营业利润。
该市场正爆发式增长:2023 年全球市场规模达 300 亿美元,预计到 2030 年将增长至约 570 亿美元。各大零售商都在争相入局:
• 沃尔玛连接(Walmart Connect):目前盈利能力已超过部分商品品类
• 塔吉特的 Roundel 平台:利用其 300 亿美元自有品牌销售额积累的数据
• 7-11 的 Gulp Media 平台:推出媒体平台,将客流量转化为收益
为什么零售媒体网络如此火爆?因为零售商拥有数字平台梦寐以求的三大核心资源:购买数据、客流量,以及顾客准备消费的关键瞬间。门店的转化率高达 20%-40%,而数字平台的转化率仅为个位数。
什么是零售媒体网络?
想象一下:你正在亚马逊上浏览蛋白粉,突然看到一个 “赞助” 结果推荐 Quest 能量棒 —— 这就是零售媒体网络的实际应用。
零售商本质上是在出租数字广告位 —— 搜索结果页、商品详情页,甚至是收银台的显示屏,都可以租给想要投放广告的品牌。与随机弹出的脸书(Facebook)广告不同,这些广告精准触达正在购物、且有购买意愿的顾客。
克罗格(Kroger)知道你每周二都会买有机牛奶,网飞(Netflix)知道你痴迷真实犯罪类剧集,沃尔玛知道你午夜会想吃零食。这些购买数据堪称广告金矿,零售商通过向品牌出售接触目标顾客的机会(尤其是在顾客准备消费的关键时刻),赚得盆满钵满。
交通枢纽:“赔钱” 也是一种策略
纽约市的维珍银河中心(The Oculus)完美诠释了零售业的新盈利逻辑。奢侈品牌支付高昂租金,并非为了销售业绩,而是为了 “广告牌效应”—— 将店面打造成 3D 广告。这些门店的核心目的不是清库存,而是获得曝光。
交通枢纽已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注意力聚集地之一。稳定的客流量和较长的停留时间,使其成为品牌展示实力的理想场景 —— 尤其是当实体零售从 “交易导向” 转向 “印象导向” 之后。不妨把这类门店看作是 “可以走进的实体 Instagram 广告”。
这种模式已在全球范围内普及:
• 新加坡樟宜机场 Jewel 航站楼:凭借 8000 多万追求社交媒体分享级体验的游客,每平方英尺销售额实现 6% 的同比增长
• 纽约中央车站:每天 75 万名游客,为途明(Tumi)、蔻驰(Coach)等奢侈品牌提供了线上无法替代的高曝光度
• 伦敦圣潘克拉斯国际车站:每年 4500 万名游客,让入驻的高端品牌创下利润纪录 —— 它们将车站的宏伟环境打造成了 “活广告牌”
即便是纽约莫伊尼汉列车大厅等新兴交通枢纽,也在采用这一模式。其耗资 10 亿美元的重建项目,资金来源于公共机构和沃那多房地产信托公司(Vornado Realty Trust)等私人投资者 —— 重建的目的不仅是升级交通设施,更是为了向希望在每日数千名通勤者面前曝光的品牌,出售高利润率的广告位。
在如今的零售策略中,客流量是核心产品,而门店则是其包装。
趋势三:直播电商正抢占传统电商市场
直播购物爆发式增长,创造了巨额收益。美国直播电商市场持续繁荣,预计到 2026 年将迎来大幅增长。直播购物的互动性正在颠覆传统电商模式,创作者成为核心驱动力 ——TikTok Shop 仅通过将手机当作 “收银台” 的创作者,就实现了数十亿美元的销售额。
英国美妆博主卡里德・瑞安(Cariad Ryan)创造了历史,她在 TikTok Shop 开展了一场长达 12 小时的直播马拉松,涵盖 26 个品牌;糖果小猫(Candy Kittens)品牌创始人则通过极具个人风格的直播,创下了食品品类的销售纪录。
Z 世代为何热爱直播购物
与父母辈有条理地研究产品不同,Z 世代将购物视为一种娱乐。他们希望看到商品的实际使用效果,实时提问,并凭感觉而非参数做出购买决定。
其中的心理学逻辑很简单:稀缺性 + 社交认同 = 销量。当 2000 人正在观看一款 40 美元的护肤套装演示,而库存仅剩 50 件时,错失恐惧心理(FOMO)会成为推动购买的核心动力。
直播电商的争夺战
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已达 3500 亿美元,抖音等平台证明了该模式的规模化可行性。如今,各大平台都在争相抢占美国市场机遇:
• TikTok Shop:与创作者工具原生集成,借助算法推荐实现精准触达
• YouTube 购物:依托成熟的长视频创作者生态
• 亚马逊直播:以当日达服务为卖点,转化浏览用户
• 元宇宙平台 Meta:花费高昂成本,通过 Instagram 和 Facebook 的功能追赶竞争对手
赢家与输家的差距不仅在于功能,更在于文化。TikTok 的成功源于直播购物与平台生态的高度契合,而亚马逊直播则更像观看商业广告。那些秉持 “娱乐为先,销售为辅” 理念的平台,正在主导创作者经济。
品牌们也纷纷关注这一趋势。有公司报告称,直播活动的转化率较静态帖子高出 10 倍。当一段 30 秒的 TikTok 直播能创造出超过一个月传统广告的销售额时,营销预算的转移已成必然。
点“立即下载”获取完整电子书
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极效361平台提供技术支持
文件下载
本文件属于非公开资料,仅向参会观众及会员开放
未经平台书面授权,禁止任意方式的传播,平台保留法律追诉的权利!






